查看原文
其他

范·克莱本丨既是美国英雄,又是苏联宠儿丨他说: “古典音乐是永无止境的,正是这种精神让它成为照亮这个世界人们精神的明灯。”

陈晨 每晚一张音乐CD 2020-08-24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129rw0i0i&width=500&height=375&auto=0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范·克莱本丨既是美国英雄,又是苏联宠儿

 2013年2月27日,美国钢琴演奏大师范·克莱本,因骨癌在美国沃恩堡的家中去世,享年78岁。在古典音乐界叱咤50余年的范·克莱本,早已成为美国乐坛上的一个经典符号,尽管其中掺进些许政治元素,但依旧无人可以忘却,他在美国音乐史上写下的那浓墨重彩的一笔。1958年,时年23岁的克莱本远赴苏联,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第一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在万众期待中拔得头筹。冷战期间,一个美国人于苏联获得如此成就,这让克莱本在回到纽约后受到英雄般的礼遇。他成了文化名人,人气直逼流行巨星。 

 当时,许多人难以理解,为何苏联官方会允许一个美国人战胜众多本国参赛者。《纽约时报》执行主编马克思·弗兰克尔在 1999年撰写的回忆录中,为众人解开了这一谜题:“苏联人欢迎范·克莱本,不仅是因为他的音乐才华,也是因为他的国籍。喜欢他是一种喜欢美国的安全方式。”“而且范·克莱本的获胜,正是由赫鲁晓夫本人批准的,这标志着两个社会之间的关系达到了一个新的成熟程度。” 

 范·克莱本对这其中的政治意味浑然不知。他先是成为了俄国人民的宠儿,后又成为美国人民的英雄,那个时年23岁的年轻小伙子,早早尝到被人拥戴的滋味,虽然无上光环只是昙花,却也被冠上了“天才”、“大师”等等名头。斯人已逝,世人也只得重温着那几首经典成名曲,悼念,追忆,击节赞叹。(原载:《海外文摘》2013年第6期)

张昊辰最新访谈视频丨但昭义采访获奖后的张昊辰丨学音乐的为什么要学文化课?什么是“学够。田艺苗对话张昊辰丨谈肖邦、贝多芬丨谈东西方“做人”差别:一个讲人性,一个讲人品。前者强调自我,不分好坏,后者强调好坏,节制自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1588k60yx&width=500&height=375&auto=0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悼念伟大钢琴家范·克莱本

   美国著名的古典钢琴家范·克莱本(Van Cliburn)因骨癌于2月27日早晨在美国去世,享年78岁。他在1958年赢得首届柴可夫斯基比赛大奖,于1962年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世界四大钢琴比赛之一: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Van Cliburn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

   1958年,刘诗昆(可点击)在第一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上获得亚军而获得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的同时,另一位钢琴家更是因为摘得了这项重量级国际比赛桂冠而被尊为民族英雄、国家的骄傲——他就是范·克莱本。


   时值冷战时期,苏联刚刚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这场国际钢琴比赛不可避免地成为大国间暗自较劲的政治舞台。这一点从时任总统赫鲁晓夫连续四天坐镇比赛现场就能明显看出。最终,24岁的美国人范·克莱本在赫鲁晓夫的眼皮子底下,凭借过硬的技术和超凡的艺术感悟力将冠军收入囊中,在当时被宣传为“美国在冷战时期超越苏联的象征”。

   1962年以范·克莱本命名的国际钢琴比赛启动,每4年在得克萨斯州的沃思堡举行一次,如今已发展为与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波兰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齐名的国际四大钢琴赛事之一。

   《卫报》在对范·克莱本的评价中称其身为古典音乐家,而享有摇滚巨星的待遇。2月27日早上,范·克莱本基金会的公关主任玛吉·埃斯蒂斯对外发表声明:我们怀着巨大的悲痛告之,伟大的钢琴家范·克莱本先生因患骨癌在他家乡得克萨斯州沃思堡平静去世,告别了他所爱和爱他的人。

   1934年,范·克莱本出生于美国路易斯安那的士里波特,4岁开始学琴,17岁前都由母亲教授钢琴。克莱本的母亲是位钢琴教师,曾经跟随李斯特的学生阿图·弗利德海姆学艺。克莱本12岁在美国国家钢琴大赛青少年组获奖,三年后进入纽约茱丽亚音乐学院师从名师罗西娜·列文涅。后来克莱本自己回忆说,列文涅是范·克莱本母亲的偶像,她觉得只有列文涅夫人才有资格当克莱本的老师。


约瑟夫·罗西娜·列文涅1880年出生在基辅,就学于莫斯科音乐学院,是该校第一个获得金质奖章的女生。毕业才一个星期,她就与世纪著名钢琴家约瑟夫·列文涅结婚了。婚后除了与丈夫有时举办重奏音乐会外,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安排丈夫工作上了。1900年到1906年在第比利斯与莫斯科教学,l907年定居柏林,两人作为双钢琴手到欧洲和俄罗斯巡演。据说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文涅夫妇双双被德军俘虏,后逃脱。1919年后移民美国纽约,1921年起,列文涅夫妇两人都前往茱丽亚音乐院任教,其夫约瑟夫·列文涅于1944年12月2日在纽约逝世。而罗西娜·列文涅一直在朱利亚学院教钢琴长达12年,直到她1976年逝世,享年96岁。1919年,列维涅夫妇迁居纽约不久,约瑟夫的音乐会在美国誉声贯耳,他和罗西娜继续开双钢琴音乐会。罗西娜逐渐专心于教学,她生了两个孩子,同时还照料约瑟夫的独奏音乐会有关事宜。 约瑟夫·罗西娜·列文涅是一位有新思想、善于开拓进取的女人,即使是到她晚年,她仍保持着旺盛的精力。1955年她与阿斯彭音乐学校和音乐节有了联系,她在那里执教了好几年。1963年,82岁的她回到舞台,在列昂纳德·伯恩斯坦的指挥下,弹奏肖邦。她的许多学生成为著名的教师,许多人在重要的国际比赛中得奖,如范·克莱本、约翰·布朗宁、约翰·威廉姆斯。她知道弹琴当职业的艰巨性,所以她希望学生掌握大量曲目,包括优秀的钢琴文献。迪希特说:“列文涅夫人让我每周学一首新的曲子,所以我掌握了许多曲目。”1966年他参加完柴科夫斯基比赛回来,列文涅夫人叫他谢绝大多数音乐会的预订,静下来继续学习。她劝告他:"坐下来,学习更多曲目。"她93岁高龄时,出席了帕拉托尔夫妇在纽约的首次双钢琴音乐会。

   范·克莱本在青年时期就掌握了扎实的演奏技巧,具有简朴热情的演奏风格,在他演奏的黄金时期,有着高妙无瑕的技术、如诉如歌的音色和出神入化的音乐表现力,擅长演奏浪漫派的作品。

   显然罗西娜·列文涅是克莱本命中的贵人。她推荐克莱本参加柴可夫斯基大赛,而当时,名噪一时、音乐人才辈出的苏联钢琴学派从来没有把任何美国人放在眼里。因此,当这匹“黑马”回到美国时,等待他的是凯旋英雄般的高规格款待——总统下令州长去机场迎接,纽约州州长代表总统亲陪获冠军的范·克莱本坐着敞篷汽车进入纽约市区,纽约城万人空巷上街夹道欢迎,然后他又得到总统接见。他登上时代杂志当期的封面,标题是“征服了苏联的得克萨斯人”。

   再之后,与世界各大著名乐团签约、巡回在世界各地举办音乐会、成为闻名全球的演奏家,范·克莱本的音乐之路从此顺风顺水成为一条阳关大道。在获奖后的几年里,克莱本的人气一路飙升,这位年轻音乐家的音乐会门票总是轻而易举销售一空,所到之处也必定引起骚乱,甚至让整个猫王俱乐部的歌迷都改投他的门下。他与俄罗斯指挥基里尔·康德拉辛合作录制的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成为首张达到白金唱片销量的古典音乐专辑。

本张专辑系克莱本1972年代表美国出访苏联在莫斯科的演奏录音。由康德纳辛指挥莫斯科爱乐乐团协奏。专辑中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系室内录音,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为现场录音。

   1958年,他再次登上时代杂志封面,并被评价为“史上首个集霍洛维兹、列勃拉斯和猫王才华于一身的人”。他的听众包括欧、亚、美洲各国的王室、首脑,自杜鲁门之后的每一任美国总统都听过他的音乐会。

   克莱本的音乐生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有过一段空白。1974年,克莱本的父亲去世令克莱本萌生“退隐”之意,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陪伴、照顾母亲。1978年,克莱本取消了所有的演出,正式退出乐坛,他给出的理由是“想充分休息并享受生活”。这一退休,就是十年,“我知道迟早有一天,我得为自己休息一下。”

    克莱本回忆说,“其实赴俄国比赛前我就说过,我知道往后一生都会很忙碌,但是我想在中途好好休息一会儿。忙于演奏时,你会有很多事想做却找不到时间完成。我想听更多歌剧、欣赏更多好友的音乐会,我希望能轻松自在的旅行而没有演奏的压力。不过说实话,我自己也没想到这个‘中场休息’居然会长达十年。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或许是我喜欢这样轻松简单的生活,在这段期间,我也会看新闻,总会被类似‘范·克莱本隐居’之类的文章吓到。我想,你们根本不了解我,我的生活离隐居可差远了。我喜欢社交,我喜欢接近人群,我只不过是没有在台上演出罢了。”

   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为了在白宫接待戈尔巴乔夫,特地邀请克莱本到白宫演出。这也成为克莱本正式复出的契机。第二天,克莱本为戈尔巴乔夫演奏的录像带立刻传遍全球各地,十年过去,这个世界并没有将它遗忘。这之后,他的演奏生涯迎来了第二个高峰,他的风格比以前更大胆、自信而且华丽。

   “我们知道,古典音乐是永恒的、永无止境的,正是这种永无止境的精神让古典音乐成为照亮这个世界人们精神的一盏明灯。”克莱本曾这么说。基于这样的崇高理想,范·克莱本创办了以他自己命名的钢琴比赛,以帮助更多的年轻人走上职业音乐家的道路。


   今天的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已经被认为是世界上难度最大的钢琴比赛。整个赛程分初赛、半决赛和决赛,比赛时间长达半个月。初赛要求演奏50分钟的独奏音乐会。半决赛要求演奏60分钟独奏音乐会或室内作品音乐会和美国当代作曲家专门为比赛创作的新作品。决赛要求一场独奏音乐会和两首协奏曲。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126xdie01&width=500&height=375&auto=0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

   首位获得范·克莱本比赛冠军的华人钢琴家张昊辰回忆比赛经历时曾说,这场比赛的难度除了庞大的曲目量之外,还在于需要顾及很多比赛之外的“杂音”——参赛者的日常起居都必须面对“真人秀”转播,加上评委会的刻意刁难,从比赛起就必须面对媒体的追逐,这一切起初令他非常难以适应。但之后他发现,范·克莱本比赛为决心走上职业道路的音乐家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提前预热,以一种“以毒攻毒”的方式逼自己过滤掉音乐之外不该有的杂念,而留下来演奏者最本质的对音乐的理解。

   去年9月,张昊辰在得克萨斯州演出前去探望了身患绝症卧病在床的克莱本,之后他在微博中写道:“老人不见丝毫悲观颓丧,手舞足蹈地讲着年轻时的往事。他还反复说他是如何有幸懂得什么艺术是永恒,而这个商业化的年代里太多的人不懂,说着激动得连氧气管都拔了。回来的途中我在想:有了艺术或许无法教给一个艺术家对死亡的无惧,但至少,他不会害怕活着。”范·克莱本终身未婚。

    “范·克莱本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都是享誉世界的传奇,他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耀眼的音乐才华将成为照亮后人的明灯。”作为其生前挚友的玛吉埃斯蒂斯说。直到去世前,这位钢琴家依然每天在家练琴,从未懈怠。

  编者注:本文作者陈晨,原载东方早报,2013年。

*你知道克莱本有多高吗?


欢迎关注古典音乐视频公众号

每晚古典音乐会

古典音乐群开放加入,请联系微信179747611邀请

点击阅读原文可进入公众号推荐阅读书目

往期节目请点击以下链接:


   钢琴家系列:傅聪丨焦元溥对话傅聪丨1955年肖邦比赛傅聪视频傅聪还能更拼吗?《皇帝》开启傅聪成名之旅丨《命运》敲响傅聪归国大门“虎爸”傅雷如何与傅聪一起成长丨“我是你的舵工,责任最大”丨很难找到这样的父亲了丨“爸爸打得我真痛,但播的种子在我心中扎得真深”傅聪家史珍贵视频丨肖邦的苦是对生命永恒发出悲鸣和感概丨真正伟大作品比伟大演奏家更伟大梅纽因百年诞辰丨傅聪岳父的中国情缘丨傅雷的信丨弟子胡坤丨吕思清丨音乐有生命,要用心演奏,不只用手【钢琴家】 布赫宾德(Rudolf Buchbinder)虾米乐友朴云的拉赫玛尼诺夫自选集钢琴家李赫特自述丨不可错过的珍贵纪录片《迷》丨涅高兹教我“静默以及如何弹静默的艺术”丨“我在黑暗里演奏,是为了更好地集中精力。”涅高兹谈李赫特丨我无意借夸耀学生来抬高自己丨他为何演奏时关灯丨他为何不提倡背谱演奏丨演奏者应以最纯净、最直接的音乐打动听众【钢琴家】让-艾弗兰·巴维(Jean-Efflam Bavouzet)的拉威尔钢琴全集【谱子】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选》钢琴家瓦洛多斯丨他是“霍洛维茨二代”丨他在诠释什么是最温柔的钢琴呢喃……演绎巴赫的费恩伯格丨刘诗昆恩师丨戈登魏泽弟子丨贝尔曼同窗丨斯克里亚宾传人【荐书】林育:《怎样弹好拉赫玛尼诺夫24首前奏曲》【周末古典时间】舒曼最著名的钢琴曲《C大调幻想曲》(Fantasie C-Dur, op. 17)林达:肖邦练习曲到底有多难?古尔德丨【大钢琴家】谁是格伦·古尔德?【古尔德专题】关于古尔德你要知道的几件事儿……【译文】格伦·古尔德自述【对谈】漫谈古尔德的钢琴演奏艺术“做的与别人一样毫无意义”,古尔德“从别的钢琴家止步的地方开始”丨“要么与众不同,用自己的方式去做,要么就干脆不要做。”【古怪之一】格伦•古尔德,你为什么要哼哼?【古怪之二】格伦•古尔德的小椅子古尔德喜爱的作曲家丨他最好的一张照片丨解答为何不弹肖邦丨他从不认为自己只能弹巴赫丨弹奏巴赫时的速度和力量也绝非是为了听众的猎奇【古尔德专题】格伦·古尔德:“过多的启示反而使巴赫丧失魔力”【人物性格】丹尼斯•达顿:格伦•古尔德的狂喜1959年重磅访谈丨古尔德的荒岛音乐居然是它丨解释隐退原因丨谈录音丨谈婚姻丨谈钢琴家丨谈自己的最大成就【传记电影】《古尔德的32个短片》【问答】为何古尔德偏爱录音而非演出?【演绎视频】1955和1981年的《哥德堡变奏》【高光时刻】格伦•古尔德与伯恩斯坦的“速度之争”阿格里奇丨阿格里奇75岁生日快乐丨“天才只是永不泯灭的童心”丨阿姐的“童年情景”丨我们不是天才,但应努力理解她的“童心”丨阿姐演绎舒曼钢协钢琴家科尔托丨傅聪眼里的大诗人丨他指间的错误正如上帝的错误莱谢蒂茨基的学生施纳贝尔丨"一股激流释放了我内心深处的所有潜力;那是针对演奏家所必须具有的想象力、鉴赏力和艺术责任的教学方式。"施纳贝尔论钢琴家天职丨他如何为自己的错音辩护丨他如何确立20世纪演奏理念丨他如何赋予音乐生命,并唤醒沉睡学生心中的潜在素质施纳贝尔论钢琴家天职丨他如何为自己的错音辩护丨他如何确立20世纪演奏理念丨他如何赋予音乐生命,并唤醒沉睡学生心中的潜在素质【对谈】杜巴尔与布伦德尔谈贝多芬奏鸣曲【连载】阿尔佛雷德.爱因斯坦论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讲学音乐会】钢琴家休伊特讲解如何演奏巴赫(附文字稿)齐默尔曼说:“再叫我大师,我就报警”丨齐默尔曼谈艺录丨我不是演奏钢琴,而是在演奏音乐丨音乐不是声音,音乐是我们共同生活的时间。【尊严】齐默尔曼:一个钢琴家的抗议【个性】听齐默尔曼弹琴要上缴手机【对话】从每场音乐会中积累:对话齐默尔曼【钢琴家专辑】传播的艺术: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访谈【音乐会】齐默尔曼:肖邦/舒伯特钢琴作品【看图】齐默尔曼唱片封面钢琴天才李帕蒂(Lipatti)演奏布索尼改编巴赫、李斯特、巴托克的协奏曲布索尼(1866-1924)是谁?布索尼和他的C大调钢琴协奏曲【短评】李帕蒂:一个天才手中的舒曼和莫扎特李帕蒂(1917-1950)是谁李帕蒂在瑞士电台的三次采访【乐评】李帕蒂的天鹅绝响【回忆】伟大钢琴家李帕蒂的生平往事【说明】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李帕蒂【追忆】哈斯姬尔:我和李帕蒂不得不说的故事(上)【追忆】哈斯姬尔:李帕蒂尘世生活的最后时光(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